父母辈受农村和个体工商户的双重影响,50 后出生的人存在一种双重矛盾的心里,自卑又自傲,在农和商之间反复的变化着,不自觉地的与周围人比较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和幸福感,思维已经固化,一切以金钱为中心,对金钱的追求到了一种疯魔的地步,也许是穷怕了,但是又异常的节省,这是一种长期的匮乏感导致,别人以为是自私,其实是种很可怕的思维方式,在小城市与大城市,从商从农,家乡与远方之间转换着,父母辈 30 岁以后出去闯荡和个体工商户经商,到 5 月 23 日回家乡孝感,在外的这些年,尤其是到最后几年,已经是被环境拖着走了。
但是要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就非常可怕了,他们认定了的一种价值观,突然改变,就像大厦倾倒般的痛苦,从新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有世界观,谈何容易。
就像我说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回家乡孝感的其中一个重要核心之一,就算我怎么闹腾,孝感两个字对于我来说还是很厚重的,最后的几年已经非常不适应批发市场的变化了,吃饭快走路快一切都那么的快,对于昆明这个省会来说节奏一般,但是所处的位置位于批发市场,各省人都有,三教九流,所以处于核心区域的一个另类,加上父母自身综合竞争力更不上,只能穷忙。
他们认定了的价值观,是很难改变的,只能施加影响,有些行为习惯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拿节约用水来说,节约用水肯定是节约的好,但是不能过度的节约用水,因为就湖北或孝感所处的位置来说,动态的来看的话,降水量和雨水量常年充沛湖水又多,拿洗澡来具列,之所以西北或是北方不洗澡的原因在于缺水,自古有之,只是现代而改变了,但是这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去消化。
同理在云南昆明,云南可能不缺水,但是昆明作为一个坝子所处的地理环境上来说还是比较缺水的,水是聚财和人气的关键,历史上所有的文明都诞生于江湖河海是有原因的,中国长江和黄河,最早的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平原,昆明全年降水量不是很高,有一个滇池算是聚财之地也是福地。所以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是有原因的,其次为大理为副的文化中心辐射滇西,有洱海相伴。
我在昆明不经常洗澡与环境不无关系,四季如春出汗量不多的情况下,是没有必须要天天洗澡,而且经过几年的干旱和社会对缺少的教育,对水更有一种莫名的敬畏,但是在湖北又不同,这里湖水江河众多,千湖之省,降雨量充沛,湿度大所以有时候水的适度浪费反而是有益处的,以环境变化而变化。
就我理解的商业逻辑:
商业的正常是文化和专业形成,父母辈那种粗放式经营那是传统商业最后的辉煌,低买高卖,赚信息差,利用自身综合素质收割韭菜,新时代商业肯定是以大商圈和购物中心为主的,那种批发市场大杂烩一再从各个城市的中心区域搬离到城市远郊,就是时代发展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