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教学内容总结
1. 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2. 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分类,可以将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
3. 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着决定性意义,这就是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这些要素主要有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网络组织和网络管理等。
4. 电子商务的物流作业流程同普通商务的有所不同,电子商务物流的每个订单都要送货上门,使得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很高,配送路线的规划、日程的调度,车辆的合理利用难度很大。
5. 订单实施过程包括:判断客户的支付能力、检查是否有库存、安排发货、保险、补货、内部生产、利用承包商、与客户沟通、退货。
6. 电子商务物流实施过程包括:确认订单、订单信息备注、根据订单状态制作发货单和快递单、根据发货单配货打包、快递包裹运输、快递签收核算运费、单号留存备查。
7. 物流外包又称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
8. 物流外包的优势有
① 物流外包服务可以使电子商务企业集中力量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且有利于企业的柔性化。
② 通过物流外包,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获得较低的物流运作成本。很多情况下,企业自营物流会有大量的隐性成本。如果对物流的隐性成本进行核算,把物流外包的支出与物流自营的总成本加以对比,通常物流外包的成本是相对低廉的。
③ 实施物流外包能改进客户服务,加速销售。通常电子商务企业在包装、配送、售后服务、产品召回等一系列服务方面做得不够完善,而这些服务对于电子商务公司吸引和留住客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物流外包,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网络和配送节点上具有的资源优势,缩短对客户的反应时间,保证订货及时、安全送到目的地,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
④ 分散风险。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外包,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分担风险,企业可以变得更有柔性,更能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潜在风险有:
① 信息共享会带来信息安全问题。
② 难以对物流供应商进行监督和控制。
③ 物流外包可能会降低用户满意度。
④ 外包依赖控制程度。
9. 自营物流是指企业借助于自身物质条件(包括物流设施、设备和管理机构等)自行组织的物流活动。
10. 自营物流的优点是:掌握控制权、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商业秘密的泄露、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和增加利润来源。
11. 自营物流的不足有.成本增加、物流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难以形成物流规模效应。
12. 物流决策考虑因素:物流系统总成本、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企业规模和实力、企业对物流控制力要求、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
13.狭义的退货是指消费者将购买的商品退还到原售卖商家,并获取相应的货款的商业行为。广义的退货是指将交寄物品从用户指定所在地送达商家客户所在地的过程。
14.退货流程:系统确认订单、订单进入最近的仓库、打印订单、备货打包、分拣配送、签收。
15.跨境物流:组织货物在国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合理流动,即发生在不同国家(或或地区)之间的物流。
16.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一项综合性科学技术,是信息数据自动识别、输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主要用于仓储管理系统和自动分拣系统。
17.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 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8.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由人员、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它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